经济大家谈 | 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高水平对外开放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指标,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中国将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打出新的“组合拳”。
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推进“深层次”的开放
一是加快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层面完善,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开放,决定着对外开放的全面性、深入性和持久性。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要逐步建立起国际分工深化和国际经贸规则标准化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开放制度体系,加强我国对外贸易规则体系与高标准国际规则协调、对接、融合,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国际经贸合作、产业分工以及资源全球配置等方面的能力。
二是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升贸易投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采取“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外资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更有效率地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创新利用外资管理体制,吸收国际投资中搭载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先进管理经验,引进高水平的外资、项目和技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
三是推进构建更加现代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当前,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将凸显出更加强劲的市场优势。要不断消除贸易、投资、技术壁垒,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法律体系,在服务业扩大开放、知识产权保护、数据跨境流动等难点议题上加快标准建设,建设一个公开透明、法治化的市场环境和投资环境。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的开放
在科学技术创新亟待提升、技术博弈更加激烈的国际形势下,新质生产力正以其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性成为未来全球竞争的重要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推进“高质量”的开放,要发挥新质生产力引领全球经济结构深刻变革与产业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和全球价值链重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作用。